第(2/3)页 白明微点头:“有人在黎阳县擅改河道,胡县令无法阻止,甚至都没敢上报朝廷,可以看出他的权力受到很大程度的限/制。” “倘若我们不做更多的准备,是无法取得十分的成果。纵观历朝历代,救灾从来都是一项极为困难且复杂的事情。” 俞剑凌深深叹了口气:“举步维艰,无能为力。” 俞剑凌连连点头:“我赞成大将军的想法。” “但就算如此,我们也必须要推行,因为他是千百年来,一代又一代参与救灾的官员所实践出来的流程,自有它被传承下来的道理。” 白明微再问:“县衙捕快和衙役共多少?” “其次就是安置灾民,目前的情况只能是暂时安置,在洪水没有褪去时,无法做长远计。” 俞剑凌连忙应下:“一切都听从大将军的安排。” “所以以往赈灾,没有哪个官员敢奢求完美,做到五六成,已经是极好的了。” “而就算他能知晓灾情可能会发生,驻军要是不配合,短时间内带着不足两百人去疏散数万人根本就不可能做到。” “社仓这边,我来处理;而驻军的调任,七哥会携旨而去,到时候还请世子帮助七哥。” 白明微道:“要开设社仓,需要富户支持;而要推行整个救灾计划,官府人手不够,则需要驻军的支持。” 俞剑凌很无奈:“不足两百。” “一个县令能被你当着所有人的面指着鼻子骂昏官而不敢反驳,在驻军不配合的情况下,他的那点权力能做什么?” 白明微伸手,俞剑凌很快把册子递到她手上。 “被改道处分外狭窄,再高再坚固的堤坝都没有用处,加固堤坝并不能解决问题。” 白明微没有言语。 “而他们能得到的,就是果腹的食物,防疫的药材,以及灾情过去后,能够被种到地里的种子。” “黎阳县不是上游,洪水泛滥的源头不在这里,所以我们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放粮与安置上面。” <div class="contentadv"> “首先就是放粮,黎阳县仓储虽然足够,但我还需要增设社仓,向有能力的人募捐钱粮、药材与生活所需。” “只靠官府赈济,只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,让他们暂且保命,却对无法保障他们的日后生活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