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起因就是因为他去池塘边拎水,还掉到了水里面,是她把他捞起来的。 她笑话过他,嘲讽得不留余地。 现在才知道,自己当初的话,对他造成了这么重的心里负担啊。 不过,换个角度想想,也还不错。 至少刺激了他,让他意识到要变强壮,所以他的身体通过那一段时日的锻炼,体质明显变好了。 “对了晴儿啊,你们这趟去京城瞅见我家子川了没啊?”刘寡妇问。 杨若晴勾唇:“岂止是瞅见,我们在一块儿吃了饭,他还请我爹和大伯出去玩了呢。” 刘寡妇笑着点头:“这是应当的嘛。” “那啥,我家子川胖了还是瘦了啊?”她又问。 杨若晴想了下,自打认识沐子川以来,就没见他胖过。 一直都是清清瘦瘦,斯斯文文的,一身的书卷气。 看到眼前刘寡妇这期待的眼神,杨若晴不好意思说出违心的话来。 “他还是老样子,没有胖,不过,我看他吃饭,一顿吃完一碗还得再添一个半碗。” “气色也不错,精神也好。”她道。 听到这番话,刘寡妇很是高兴。 “那他饭量见长了一点呢,能吃就好,能吃就没病。”刘寡妇道。 “那啥,晴儿啊,他有没有说啥时候家来过年啊?今个,可都腊月十六啦!”刘寡妇又问。 问到这个,杨若晴忙地道:“他让我捎口信给婶子您,他今年估计要到腊月二十以后方能到家。” “届时,庆安郡,望海县城的衙门里,还会有人一路护送他回村。” 杨若晴道。 沐子川中了进士,又是皇帝钦点的探花郎。 他是长坪村,清水镇,望海县,乃至庆安郡这几十年来,出的第一个探花郎。 所以,今年他将会是衣锦还乡。 听到杨若晴转达的这些,刘寡妇也明白是什么个状况了。 妇人高兴得合不拢嘴,然后,眼眶又有些泛红。 “太好了,太好了,我家子川终于熬出来了。”刘寡妇一边抹着泪,边道。 “这孩子念书念得苦哇,这些年,我天天看在眼底,疼在心底。” “别人家孩子在外面玩,我都不准他出去,要他念书。” “我晓得他羡慕,可是,我却不能让他出去玩,因为他必须要念书。” 第(2/3)页